2020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博傲网校搜集整理了“临床助理高频考点:宫颈炎”内容供大家学习。 宫颈炎主要指宫颈阴道部和宫颈管粘膜受各种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宫颈炎 【病史】 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放环或取环、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阴道异物等引起的继发感染。 【病因及病原体】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增加,使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已成为最常见的病原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肠球菌等。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脓血性,可伴有腰酸腹坠,若淋菌感染还常伴有下泌尿道的感染症状。 妇检可见宫颈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 【诊断】 【治疗】主要针对病原体治疗 (1)淋病:治疗原则为及时、足量、规范、彻底,同时治疗性伴侣。目前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常用药物有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250mg,单次肌注。 (2)衣原体感染:常用四环素、红霉素及喹诺酮类。 多西环素100mg Bid连用7天;阿奇霉素1g单次口服;环丙沙星250mg Bid连用7天;红霉素500mg Qid连用7天。 (3)淋菌感染常合并有衣原体感染,治疗时应兼顾治疗。 2.慢性宫颈炎 【病因】 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病原体侵入→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慢性炎症。 有些患者:直接表现为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其次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 【病理】 1.宫颈糜烂 2.宫颈息肉 3.宫颈管粘膜炎 4.宫颈腺体囊肿 5.宫颈肥大 1. 宫颈糜烂:宫颈阴道部颗粒状的红色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分度:根据面积分为Ⅰ、Ⅱ、Ⅲ; 分型: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 2.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刺激→局部颈管粘膜增生→突出外口 3.宫颈黏膜炎: 病变局限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阴道部外面光滑,宫颈外口可见有脓性分泌物→宫颈管粘膜外翻→宫颈肥大。 4. 宫颈腺体囊肿:宫颈腺管阻塞 5. 宫颈肥大: 慢性炎症刺激→腺体、间质增生→宫颈肥大→结缔组织增生→宫颈硬韧 【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黏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 伴息肉形成时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当炎症涉及膀胱下结缔组织时,可出现尿急、尿频。 若炎症沿宫骶韧带扩散到盆腔,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等。 宫颈黏稠脓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过,可造成不孕。 体征:妇科检查时可见其病理表现。 【诊断】——排除性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做出慢性宫颈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明确病原体困难。对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妇女,应做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相关检查。 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需常规作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必要时作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局部治疗为主 (1)宫颈糜烂: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原理是以各种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创面愈合需3~4周,病变较深者约需6~8周。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激光,冷冻,红外线凝结及微波等。 2.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 (2)宫颈息肉: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息肉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3)宫颈管黏膜炎:该处炎症局部用药疗效差,需行全身治疗。根据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 (4)宫颈腺囊肿:对小的宫颈腺囊肿,无任何临床症状可不予处理;若囊肿大,或合并感染,可用微波治疗,或采用激光照射。 以上就是博傲网校关于“临床助理高频考点:宫颈炎”的搜集整理,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博傲网校临床助理医师复习指导栏目。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