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WHO已将Hp列为致癌源。 ·饮食因素:亚硝基化合物、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饮食中缺乏抗癌或抑癌物质(如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及维生E) ·环境因素:高纬度、寒冷潮湿地区居民发病率较高。 ·遗传因素:有明显的家族聚集f顷向。 ·此外,不同血型、不同人种,其胃癌发病率亦有差异,如A型血者比0型血者发病率高。 癌前变化:癌前变化包括癌前病变与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及上皮内瘤变。 癌前状态 ①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及恶性贫血); ②腺瘤型息肉尤其直径>2cm者; ③慢性胃溃疡; ④残胃: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 ⑤胃黏膜巨大皱襞症。 临床表现 症状 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病理性质、病程长短及有否转移。80%早期胃癌无症状,进展期胃癌常见的症状有体重减轻、上腹痛、食欲不振、乏力等。 上腹疼痛:最常见。早期仅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或隐痛,餐后为甚,经治疗可缓解。进展期胃癌腹痛可呈持续性,且不能被抑酸剂所缓解。 食欲减退:可为首发症状,晚期可厌肉食及腥味食物。 恶心呕吐:幽门梗阻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黏液及宿食,有腐臭味。贲门癌可有吞咽困难或食物反流。 呕血、黑便:中晚期胃癌隐血便常见,癌瘤侵蚀大血管时可引起大量呕血和黑便。 全身症状:低热、疲乏、体重减轻、贫血等。 体征:早期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可出现腹部肿块伴有压痛以及发生转移的相应体征。 腹部肿块是胃癌的主要体征,多在上腹部偏右可触及坚实而可移动的结节状肿块,伴压痛。发生淋巴转移,可触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即Virchow淋巴结;癌细胞侵犯肝、门静脉、腹膜,可出现肝脏肿大、移动性浊音阳性;部分患者出现伴癌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皮病、皮肌炎等。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