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依据 血证具有明显的证候特征,即表现血液或从口、鼻,或从尿道、肛门,或从肌肤而外溢。出血是一个常见的重要主症,辨治的中心。 1.鼻衄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 2.齿衄 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3.咳血 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痰血相兼,痰中带血。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病史。 4.吐血 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血随呕吐而出,常伴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有胃痛,胁痛、黄疸、癥积等病史。 5.便血 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有胃肠或肝病病史。 6.尿血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7.紫斑 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见。 各型血证的治法 鼻衄 速记:鼻玉龙归桑 1.热邪犯肺证 主症: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证机概要: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2.胃热炽盛证 主症: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证机概要: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冶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3.肝火上炎证 主症: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证机概要: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4.气血亏虚证 主症: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 治法:补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齿衄 速记:齿(胃清胃阴六茜) 1.胃火炽盛证 主症: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证机概要: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 主症: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咳血 速记:咳(百泻桑) 1.燥热伤肺证 主症: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证机概要: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2.肝火犯肺证 主症: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阴虚肺热证 主症: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证机概要: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加减。 吐血 速记:吐(泻龙归) 1.胃热壅盛证 主症:脘腹胀闷,嘈杂不适,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 主症: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气虚血溢证 主症: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便血 速记:便(黄地归) 1.肠道湿热证 主症:便血色红黏稠,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脉络受损,血溢肠道。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代表方: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2.气虚不摄证 主症: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证机概要: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治法: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脾胃虚寒证 主症: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证机概要: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代表方:黄土汤加减。 尿血 速记:尿(小白要归) 1.下焦湿热证 主症: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证机概要:热伤阴络,血渗膀胱。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2.肾虚火旺证 主症: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证机概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3.脾不统血证 主症: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4.肾气不固证 主症: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证机概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紫斑 1.血热妄行证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概要:热壅经络,迫血妄行,血溢肌腠。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十灰散加减。 2.阴虚火旺证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概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代表方剂:茜根散加减。 3.气不摄血证 主症:反复发生肌衄,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概要:中气亏虚,统摄无力,血溢肌腠。 治法:补气摄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