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痔的诊断要点、病证鉴别和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病案分析

2020-06-08 来源:博傲网校 浏览次数:676 发布者:刘老师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开始了,“【痔的诊断要点、病证鉴别和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病案分析”的内容是精华考点,博傲教育网整理如下:

  诊断要点

  便血 是内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初起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可表现为手纸带血、滴血、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停止。出血呈间歇性,饮酒、疲劳、过食辛辣食物、便秘等诱因常使症状加重。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

  脱出 随着痔核增大,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若不及时回纳,可致内痔嵌顿。

  肛周潮湿、瘙痒 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于肛门外,故感肛门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发湿疹,瘙痒不适。

  疼痛 脱出的内痔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可有剧烈疼痛。

  便秘 患者常因出血而人为地控制排便,造成习惯性便秘,干燥粪便又极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而出血,形成恶性循环。

  指诊检查可触及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的黏膜隆起,肛门镜下可见齿线上黏膜隆起,呈暗紫色或深红色,表面可有糜烂或出血点。

  类证鉴别

  直肠息肉 多见于儿童,脱出息肉一般为单个,头圆而有长蒂,表面光滑,质较痔核稍硬,活动度大,容易出血,但多无射血、滴血现象。

  脱肛 直肠黏膜或直肠环状脱出,有螺旋状皱折,表面光滑,无静脉曲张,一般不出血,脱出后有黏液分泌。

  直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粪便中混有脓血、黏液、腐臭的分泌物,便意频数,里急后重,晚期大便变细。指检常可触及菜花状肿物,或凹凸不平的溃疡,质地坚硬,不能推动,触之易出血。

  肛乳头肥大 肿物呈锥形或鼓槌状,灰白色,表面为上皮,一般无便血,常有疼痛或肛门坠胀,过度肥大者,便后可脱出肛门外。

  下消化道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血管瘤、憩室病、家族性息肉病等,常有不同程度的便血,需做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才能鉴别。

  肛裂 便鲜血,量较少,肛疼痛剧烈,呈周期性,多伴有便秘,局部检查可见6点或12点处肛管有梭形裂口。

  辨证论治

  1.风热肠燥证

  主症: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代表方剂:凉血地黄汤加减。

  2.湿热下注证

  主症: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代表方剂:脏连丸加减。

  3.气滞血瘀证

  主症: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代表方剂: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证

  主症: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还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医学考试在线       

676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