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次级苷、葡萄糖 B.脱水苷元、葡萄糖、2,6-去氧糖 C.苷元+葡萄糖,2,6-去氧糖 D.苷元,α-去氧糖,双糖(α-去氧糖-β-D-葡萄糖) E.苷元内酯环开裂产物 紫花洋地黄苷A用下列方法水解所得产物分别为 1.强酸水解 2.紫花苷酶酶解 3.温和酸水解 (4~7题共用备选答案) A.离子交换色谱 B.聚酰胺色谱 C.葡聚糖凝胶G D.大孔吸附树脂 E.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色谱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 4.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 5.多糖和低聚糖 6.糖和苷 7.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黄酮 B.异黄酮 C.二氢黄酮 D.二氢黄酮醇 E.黄酮醇 黄酮类化合物C环氢谱(1H-NMR)的化学位移值(6值)可用于鉴别各类黄酮,指出具如下C环特征吸收为哪种黄酮 5.86.30(单峰) 6.67.6~67.8(单峰)(单峰,若以氚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为8.5~8.7) 7.65.2和62.8(均为双二重峰) 8.S4.9和S4.3(均为二重峰) (9~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查耳酮 B.黄酮和黄酮醇 C.花色素 D.二氢黄酮 E.二氢黄酮和异黄酮 请说明具有下列颜色的黄酮类化合物为 9.随pH不同而改变颜色的是 10.通常显黄至橙色的是 11.一般不显色的是 12.自身无色但在碱液中变为橙色的是 (13~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仅有游离羰基峰(1678~1653cmˉ1) B.仅有一个缔合羰基峰 C.有2个羰基吸收峰,峰值差24~38cmˉ1 D.有2个羰基吸收峰,峰值差40~57cmˉ1 E.无羰基吸收峰 说明有下列羟基的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羰基吸收峰情况 13.1-OH 14.1,8-2 OH 15.1,4或1,5-2 0H 16.无a-OH 1-3: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1.B;2.A;3.D 紫花洋地黄苷A结构为苷元-(α-去氧糖):-葡萄糖,当用强酸水解时,可将每个苷键水解,得到苷元和3个α-去氧糖和葡萄糖,:但苷元被破坏,脱水。紫花洋地黄苷A用紫花苷酶(紫花毛地黄中自身酶)酶解时,因其是β-D-葡萄糖酶,所以只能酶解去掉葡萄糖,得到次级苷[苷元-(α-去氧糖)3]。紫花洋地黄苷A温和酸水解,只能水解易水解的。α-去氧糖,不能水解连接的葡萄糖,所以得到苷元,α-去氧糖和一双糖(α-去氧糖-葡萄糖)。 4-7: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4.B;5.C;6.D;6.E 聚酰胺为吸附色谱,聚酰胺与酚-OH形成氢键吸附,但由于邻苯二酚中2个OH形成内氢键,则不易与聚酰胺形成氢键,被吸附弱(Rr大),所以可分开。凝胶过滤法又称分子筛,最常用的是葡聚糖凝胶G,其为网状颗粒结构,常用水溶液浸泡装入色谱柱后,然后加入被分离的物质,低聚糖因分子小进入颗粒内部,多糖因分子大留在颗粒之间空隙中,然后用洗脱液洗脱时,颗粒之间的大分子多糖先被洗出,在内部的小分子后被洗出,达到分离的目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和很多因素有关,分离糖和苷一般选择非极性树脂,其对非极性物质吸附能力强,糖的极性大于苷,被吸附弱,所以先被洗脱,苷后被洗脱,达到分离的目的。游离生物碱是亲脂性化合物,可用吸附色谱分离,吸附剂可选用硅胶或氧化铝,其为极性吸附剂,所以对极性相对大的氧化苦参碱吸附能力强(Rf小),对苦参碱吸附能力弱,二者被分离。 5-8: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5.A;6.B;7.C;8.D 86.30为黄酮C环3-H化学位移值。87.6~87.8为异黄酮2-H。65.2和82.8为二氢黄酮2-H,3-2H。84.9和84.3为二氢黄酮醇2-H和3-H。 9-12: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9.C;10.A;11.E;12.D 花色素pH<7为红色,pH=8.5为紫色,pH>8.5为蓝色。查耳酮为黄至橙色,一般黄酮和黄酮醇为黄色。二氢黄酮和异黄酮无色,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或共轭链接较短,不显色。二氢黄酮遇碱开环转为查耳酮(橙色)。 13-16: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13.C;14.D;15.B;16.A 1个羰基。α位有OH,成氢键,另一个无OH,不成氢键,2个羰基化学环境不同,所以产生2个吸收峰。1个羰基。位有2个OH,OH和其成氢键,另一个羰基旁无OH,不成氢键,所以有2个羰基峰,只是两个峰位相差大。2个羰基。位均有OH,均形成氢键,羰基化学环境相同,所以只有1个吸收峰。无α-OH时,2个羰基也相同,所以只产生1个峰,但因无氢键,数值大。 课程咨询热线:400-6286615 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可加QQ群,可进群学习! QQ群:291876905、272563230、375711639 扫一扫二维码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下方金题APP二维码,注册登录即可免费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