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中医助理医师 >

中医医师10分钟拿下《传染病学》(上)

2019-12-05 来源:博傲网校 浏览次数:689 发布者:刘老师

  根据2019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博傲教育网老师整理了《传染病学》的考情分析。

  传染病学考面广、考点细,不容易抓住,但是网课都有讲到,内容简单、基础,主要出题点有治疗(药物的使用和治疗原则)、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部位)等。根据《传染病学》的考情分析,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传染病学》的考试重点,虽然题目简单,但是希望考生不要轻视,考场上是一分都不能放弃的。

  霍乱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典型患者频繁泻吐,是重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及带菌者不易被发现,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及食物,特别是水源被污染后易引起局部暴发。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日(数小时——7日)。突然起病,少数在发病前1——2日有头昏、疲乏、腹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

  典型临床症状: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治疗

  (一)治疗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以纠正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治疗。

  (二)抗菌药物

  常用药物为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疗程均为3日。也可采用四环素、氨苄西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

  伤寒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开始即从粪便中排菌,发病后2——4周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病后可成为长期带菌者,持续带菌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病菌常随被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体内,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还可通过污染的手、苍蝇或其他昆虫(如蟑螂等)传播。散发流行多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持续性发热、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等典型表现,出现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治疗

  (一)病原治疗

  1.氟喹诺酮类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疗程14日。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

  2.头孢菌素类 常用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等,疗程14日。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等患者。

  3.氯霉素

  4.其他抗菌药 有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等也可酌情选用。

  (二)带菌者的治疗

  成人带菌者可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疗程4——6周。伴有胆囊炎或胆石症者,可行胆囊切除术,术前术后均需抗菌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人是唯一宿主。带菌者不易被发现,是重要的传染源。流行期间以A群为主,B和C群以散发为主。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借空气经呼吸道传播。因病原菌在体外的生活能力极弱,间接传播机会很少,但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亲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亦可造成传播。

  临床表现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早诊断、早隔离,保汪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供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二)病原治疗

  1.青霉素 首选药

  2.头孢菌素类 常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静脉滴注。

  3.氯霉素 不作首选。

  4.磺胺类药 已较少选用

  以上各种抗菌药物的疗程均为5——7日。用药1——2日病情不见缓解或加重者,应调整抗菌治疗方案。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医学考试在线       

689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