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鉴别诊断 1)头痛与眩晕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真头痛 为头痛的特殊重症,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喷射性呕吐伴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因外邪致病,属实证,起病较急,一般疼痛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内伤头痛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疼痛较轻,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多属虚证;如因肝阳、痰浊、瘀血所致者属实,表现为头昏胀痛,或昏蒙重痛,或刺痛钝痛,痛点固定,常伴有肝阳、痰浊,瘀血的相应证候。 2)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选用羌活、蔓荆子和川芎。 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选用葛根、白芷和知母。 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选用柴胡、黄芩和川芎。 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多年考点)。选用吴茱萸和藁本等。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头痛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选方:芎芷石膏汤加减。 3.风湿头痛 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证机概要: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选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冶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血虚头痛 主症: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 3.痰浊头痛 主症: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证机概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肾虚头痛 主症: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药:大补元煎加减。 5.瘀血头痛 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证机概要: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6.气虚头痛 主症: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 代表方:益气聪明汤加减。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