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学各论——温里药的相关内容,博傲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1、温里剂 (1)含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2)性能功效: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3)适用范围:本类药主治里寒证。 (4)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 2、温里药的配伍 (1)干姜配附子 干姜辛热无毒,功能回阳通脉、温中散寒;附子辛热有毒,功能回阳救逆。两药合用,不但回阳救逆力强,而且温中散寒效佳,亡阳虚脱及中脏寒盛者均可以用。 (2)肉桂配附子 肉桂辛甘而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通脉;附子辛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合用,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肾阳虚衰、脾肾阳衰及里寒重症均可应用。 3、温里药的相似功效比较 (1)肉桂、附子、干姜 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清泄等。然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肉桂还能引火归原、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附子、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2)肉桂、桂枝 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原,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虛喘、心悸等。桂枝长于散表寒,用治风寒表证;又能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 (3)吴茱萸与小茴香 都能温中散寒、止呕。治疗胃寒腹痛,寒疝腹痛及胃寒呕吐等症。不同点:吴茱萸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之要药,善解肝经郁滞治疗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小茴香疏肝理气,温肾祛寒,开胃进食,主要用于寒疝疼痛,呕吐等证。 以上分享的内容,由博傲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报名审核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博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