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能阻滞钠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 A.普鲁卡因胺 B.利多卡因 C.普罗帕酮 D.普萘洛尔 E.苯妥英钠 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 A.维拉帕米 B.丙吡胺 C.苯妥英钠 D.普萘洛尔 E.利多卡因 3. 奎尼丁对心肌细胞膜的作用主要是( ) A.促进K+外流 B.促进Ca2+内流 C.抑制Na+内流 D.抑制Ca2+外流 E.促进Na+内流 4. 以下抗心律失常药中,对光过敏的是( ) A.胺碘酮 B.奎尼丁 C.利多卡因 D.普萘洛尔 E.维拉帕米 5. 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 ) A.维拉帕米 B.奎尼丁 C.胺碘酮 D.阿托品 E.利多卡因 6. 利多卡因的电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 A.缩短APD B.显著减慢传导 C.ERP相对延长 D.降低自律性 E.促进K+外流 7. 下列关于胺碘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降低窦房结和普肯耶纤维的自律性 B.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C.阻滞心肌细胞钠、钙及钾通道 D.对α、β受体有激动作用 E.延长心房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的APD、ERP 8. 关于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低膜反应性 B.适度阻滞钠通道 C.减慢0相去极化速度 D.抑制Na+内流,抑制K+外流 E.APD缩短明显,相对延长ERP 9. 下列药物中不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是( ) A.单硝酸异山梨酯 B.美西律 C.胺碘酮 D.比索洛尔 E.普萘洛尔 10.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药物是( ) A.维拉帕米 B.奎尼丁 C.苯妥英钠 D.普鲁卡因胺 E.利多卡因 1、【答案】D。本题考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和普罗帕酮均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阻滞钠通道;而普萘洛尔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房室结及普肯耶纤维的传导速度抗心律失常。 2、【答案】E。本题考查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利多卡因为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轻度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和促进K+外流,使APD和ERP缩短,但APD缩短更为明显,故相对延长ERP,有利于消除折返。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3、【答案】C。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作用机制。奎尼丁与心肌细胞膜的钠通道蛋白结合后,阻滞钠通道,降低膜对Na、K等的通透性,抑制Na内流。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复律、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4、【答案】A。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胺碘酮的不良反应较多,服药者常会发生显著的光过敏(20%),最终一些患者的日光暴露部位皮肤呈蓝-灰色变(10%),严重影响美观。 5、【答案】E。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临床应用。利多卡因的心脏毒性低,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6、【答案】B。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量的利多卡因一般对传导无明显影响。利多卡因是Ⅰb类,阻滞钠通道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7、【答案】D。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作用机制。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复杂,对多种离子通道(钠、钙及钾通道)和受体(α和β受体)有阻滞及阻断作用,能较明显地抑制复极过程,延长APD和ERP。胺碘酮具有所有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活性,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对α、β受体是阻断作用。故答案选D 8、【答案】E。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作用机制。Ⅰa类。此类药适度地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同时抑制K+外流,使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度减慢,传导减慢,APD及ERP延长。此外,也减少Ca2+内流,故有膜稳定作用。 9、【答案】A。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分类。单硝酸异山梨酯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 10、【答案】A。本题主要考察药物的临床应用。维拉帕米用于心绞痛、室上性心律失常、原发性高血压;注射液用于快速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暂时控制。 我们能提前预测分数线,当然知道考什么!课程咨询热线:400-6286615 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可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 QQ群:291876905、272563230、375711639 扫一扫二维码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下方金题APP二维码,注册登录即可免费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