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指导用书已经公布,经过与2018年应试指南对比,医学微生物学科目变化很大,具体变动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上文关于“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指导用书教材变动-医学微生物学”的文章由博傲网校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9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我们不是招生最多的,但我们是合格率最高的!医考热线电话:400-6286615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页码
2018年
2019年
187
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
删除“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
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精简
188
(二)肽聚糖的结构 肽聚糖或称作黏肽或胞壁质,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借β-1,4糖苷键连接为聚糖骨架,再与四肽侧链及五肽交联桥共同构成。肽聚糖为细菌所特有,在革兰阳性(G+)菌与革兰阴性(G-)菌,肽聚糖的构成有所不同。
(二)肽聚糖的结构 肽聚糖或称作黏肽或胞壁质,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细菌所特有。革兰阳性(G+)菌的肽聚糖有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革兰阴性(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借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188
(四)细菌胞质中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及意义
删除一条“核质”结构
189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
“菌毛的概念及与医学的关系”变动较大
189
四、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一)革兰染色及其医学应用意义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H.C.J.Gram)于19世纪末所发明的革兰染色法,能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G+)菌与革兰阴性(G-)菌,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初步鉴别及指导选择抗生素治疗。
(二)革兰染色的步骤及其结果判定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细菌玻片涂片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复红复染。凡未被95%乙醇脱色,菌体被结晶紫和复红染成紫色者为G+菌,而经乙醇脱色后,被复红染成红色者为G-菌。四、细菌的染色方法
革兰染色的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H.C.J.Gram)于19世纪末所发明的革兰染色法,能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G+)菌与革兰阴性(G-)菌。细菌样本涂片固定后,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复红复染。凡未被乙醇脱色,菌体被结晶紫和复红染成紫色者为G+菌,而经乙醇脱色后,被复红染成红色者为G-菌。革兰染色法在初步鉴别细菌、指导选择抗生素和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89
第三节 细菌的生理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新加第3点“细菌的生长曲线”
190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删除
190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新加第5点“清洁”
190
(1)巴氏消毒法:加热62℃30分钟或71.1℃15~30秒,
(1)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2.8℃30分钟或71.7℃15~30秒,
190
热力灭菌效果可靠而又简便易行,为首选的灭菌方法。
删除
191
物理灭菌法
新加“(三)滤过除菌法的应用”
191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整体变动
193
表4-2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有变动
194
二、医院感染
新加“(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
195
四、宿主的固有免疫
四、宿主的抗菌免疫 此部分内容变动大
196
新加“毒血症、内毒素血症”的概念
196
第八节 一、细菌学诊断
大变
197
第八节 三、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 大变
197
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3个菌属即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奈瑟氏球菌属。
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4个菌属即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
198
一、葡萄球菌属
新加(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特点
199
新加“(六)其他链球菌的致病特点
三、肠球菌属”
四、奈瑟菌属 变动较大
201
第十节 肠道杆菌
变动较多
204
棒状杆菌属
此节删除,调整至第十五节 其他细菌
204
分枝杆菌(二)致病性及感染的免疫学特点
变动较大
205
分枝杆菌
新加“三、非结核分枝杆菌”
205
动物源性细菌
新加“四、贝纳柯克斯体和五、巴通体属”
207
空肠弯曲菌
删除“防治原则”
208
第十八节 支原体
第十七节 支原体 变动较大
209
第十九节 立克次体
第十八节 立克次体 变动较大
209
衣原体
删除“人工培养”
213
1.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的温度,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温度(-196℃)下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1.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的温度,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温度(196℃)下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215
新加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
215
四、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四、抗病毒免疫 变动较大
215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变动较大
217
呼吸道病毒
新加表格“主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217
理论上至少有144种血清亚型。
已发现的至少有198种血清亚型。
218
正黏病毒新加
第3点“防治原则”
220
胃肠道病毒
新加表格“主要胃肠道病毒及其所致人类疾病”
226
黄病毒
新加“三、其他黄病毒(ZiKa病毒)”
227
出血热病毒
新加“二、其他出血热病毒 (一)埃博拉病毒(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229
疱疹病毒
新加“五、其他感染人的疱疹病毒”
229
逆转录病毒
新加“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31
人乳头瘤病毒
变动较大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