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口腔助理医师 >

龋病的预防方法、氟摄入及代谢——口腔助理医师综合笔试核心知识点

2020-09-18 来源:博傲网校 浏览次数:751 发布者:刘老师

  龋病三级预防及预防方法

  【考频指数】★★★★

  龋病的一级预防包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二级预防包括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发现早期龋及时充填。三级预防包括:防止龋病的并发症和恢复功能。

  龋病的预防方法包括:菌斑控制(机械方法、化学方法),其中化学控制菌斑的药物主要有氯己定(洗必泰)和三氯生(三氯羟苯醚)。还有其他方法,包括:植物提取物、生物方法(酶类)、抗菌斑附着剂(茶多酚、甲壳胺)。

  其他预防龋病的措施还有:

  控制糖的摄入和使用:蔗糖是致龋性最强的糖,而乳糖的致龋性较弱,故需要控制糖的摄入,减少摄糖频率,并且每次摄糖后应注意口腔的清洁。使用糖代用品(木糖醇),增强牙抗龋力的同时通过应用氟化物、窝沟封闭等措施,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学龄前儿童建议每3——6个月进行定期口腔检查,对于学龄儿童应每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而成人则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当然,对于龋易感者,建议缩短定期复查的时间。

  氟摄入及代谢

  【考频指数】★★★

  体氟大部分来源于摄入的食品和水。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约占人体氟来源的65%。12岁以前的饮水量约占液体总摄入量的50%,成人饮水量每日约2500——3000ml。热带地区饮水量显著大于严寒地区。人体每天摄入的氟约有25%来自于食品。空气中的氟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机体氟中毒。

  氟的适宜摄入量和安全摄入量的标准:每千克体重每天的摄氟量在0.05——0.07mg为适宜的,一般不应超过上限。

  人体氟代谢过程可分为吸收、分布与排泄。

  大多数水溶性氟化物被机体摄取后,迅速被吸收,血浆氟浓度30——60分钟内达到高峰。氟的吸收是一个简单扩散过程。人体氟主要分布于骨、牙、血液、唾液和菌斑中。

  血液中75%的氟存在于血浆中,血浆游离氟一般为0.01——0.02mg/L,乳汁氟为血浆氟的1/2,其游离氟浓度在0.01mg/L以下。胎盘起到部分屏障作用,氟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成人体内约99%的氟沉积在钙化组织中。氟以氟磷灰石或羟基氟磷灰石的形式与骨晶体相结合。牙釉质表层较深层高5——10倍。

  肾脏是氟排泄的主要途径。一般成人摄氟量的40%——60%由尿排出。机体还可通过粪便、汗腺、泪液、头发、指甲排出部分氟。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医学考试在线       

751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