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诊断、病证鉴别和辨证论治”2020执业中医师精华考点”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要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提分,博傲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诊断要点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疼痛性质有闷痛、灼痛、绞痛、刺痛、隐痛等不同。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至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多发于寒冷刺激,饱餐之后。 3)多见于中老年人,常因情志波动,过度劳累等诱发。 鉴别诊断 悬饮 相同点——二者均有胸痛 胸痹——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悬饮——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证候。 胃脘痛 近似点——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易于混淆。 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短暂,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 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真心痛 真心痛为胸痹的进一步;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证 主症: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2.气滞心胸证 主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3.痰浊闭阻证 主症: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寒凝心脉证 主症: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心脉痹阻,心阳不振。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 主症: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 主症: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证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7.心肾阳虚证 主症: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