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午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2.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十二经脉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4.面痛的选穴 主穴 四白 攒竹 合谷 地仓 太冲 内庭 下关 趣记:四伯攒谷仓,(干活)太冲了,(累)面痛了,停下(休息)。 5.坐骨神经痛的选穴-主穴 足太阳经证:承山、昆仑、腰夹脊、委中、秩边(成昆要位置) 足少阳经证:腰夹脊、环跳、丘墟、悬钟、阳陵泉(要环球宣扬) 6.中风-中脏腑 闭证治法: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 闭证主穴: 十二井 水沟 太冲 丰隆 劳宫 助记:井水冲龙宫---壁倒墙塌 脱证治法:回阳固脱。以任脉经穴为主。 脱证主穴:关元 神阙 助记:元神脱了 7.眩晕的选穴 实证 主穴:百会 风池 太冲 内关 助记:白痴冲关 虚证 主穴:肝俞 肾俞 百会 足三里 风池 助记:肝肾二叔约会三里池 8.外感咳嗽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外感咳嗽的选穴:主穴 肺俞 列缺 合谷-----助记:肺裂谷 内伤咳嗽治法:肃肺理气,止咳化痰。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内伤咳嗽的选穴:主穴 三阴交 太渊 肺俞-----助记:费姻缘 9.痛经实证 治法: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三阴交 次髎 中极 地机 十七椎 助记:三次中的十七椎 痛经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取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三阴交 关元 足三里 十七椎 助记:三关足。 10.遗尿治法:调理膀胱,温肾健脾。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 主穴 膀胱俞 中极 三阴交 关元 助记:膀胱中三关。 以上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尽在博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