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执业中药师 >

执业药师《中药综》: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9-09-11 来源:博傲网校 浏览次数:560 发布者:李老师

    为了帮助广大执业药师考生顺利考过执业药师,博傲网校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中药综合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的内容,这是中药综合知识的高频考点,有需要的考试赶紧查漏补缺吧,相关内容如下:

  1、确定治疗原则

  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而偏胜偏衰和互损又是其基本表现形式,因而在把握阴阳失调状况的基础上,用药物、针灸等方法调整其偏盛偏衰和互损,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分而言之,阳偏盛而导致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阴偏盛而导致的寒实证,用“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若在阳盛或阴盛的同时,由于“阳胜则阴病”或“阴胜则阳病”而出现阴虚或阳虚时,则又当兼顾其不足,于“实者泻之”之中配以滋阴或助阳之品。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即用扶阳抑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3)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故应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阴中求阳,对阳损及阴导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阳为主,兼以补阴;阳中求阴,对阴损及阳导致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阴为主,兼以补阳。如此则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2、归纳药物的性能

  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治疗,不仅用于确定治疗原则,而且也用来概括药物的性能,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根据。治疗疾病,不但要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还必须熟练地掌握药物的性能。根据确定的治疗原则,选用适宜药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性能,一般的说,主要靠它的气(性)、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皆可以用阴阳来归纳说明。药性即寒、热、温、凉,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具有减轻或消除热证作用的中药,一般具有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具有减轻或消除寒证作用的中药,一般具有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

  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一般说来,属于寒性或凉性的药物,如黄芩、栀子等,能清热泻火,减轻或消除机体的热象,热证多用之;属于热性或温性的药物,如附子、干姜之类,能散寒温里,减轻或消除机体的寒象,寒证多用之。

  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故实际上不止五味,但习惯上仍称为“五味”。辛味有发散之性,甘味能滋补与缓急,淡味有渗泄作用,酸味能收敛,苦味能降能坚,咸味能软坚和泻下。故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

  临床用药过程中,一般都依据病证的性质将药物的气与味综合考虑以处方。每味药都具有气与味两个方面的特性,配方时主要根据病证的性质来决定是主用其气还是味,还是气味皆用。

  如苦味药一般有降下等作用,若与温性相配,能降气化痰,痰饮等阴性病多用之;若与寒性相合,能清热泻下,实热等阳证多用之。

  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大抵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综合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的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对广大考生有帮助,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相关内容请关注博傲网校。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我们能提前预测分数线,当然知道考什么!课程咨询热线:400-6286615

  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可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

  QQ群:291876905、272563230、375711639

  扫一扫二维码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下方金题APP二维码,注册登录即可免费做题!

  

560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