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暴发。 病程呈慢性过程,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为其发作的诱因 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最主要的症状,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排便频繁,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黏液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病变局限在直肠者,鲜血附于粪便表面;病变扩展至直肠以上者,血液混于粪便中。病变累及直肠时,可有里急后重。 腹痛:部位多在左下或下腹部,亦可涉及全腹疼痛→便意→排便→缓解 体征:左下腹部压痛,有些患者可触及呈管状的乙状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警惕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 全身表现 急性期可有发热,重症常出现高热。 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尤易发生低血钾。 肠外表现 关节炎 结节性红斑 虹膜炎 强直性脊柱炎 坏疽性脓皮病 口腔复发性溃疡 慢性肝炎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降低,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严重者血清白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增高; 严重者出现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最明显。 粪便检查:常有黏液脓血便,镜检见红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粪便培养致病菌阴性。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 内镜下特征:急性期肠黏膜充血水肿,分泌亢进,可有针尖大小的红色斑点和黄白色点状物,肠壁痙挛,皱襞减少。慢性期黏膜粗糙不平,呈细颗粒状,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有假息肉形成。活组织检查显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纤维瘢痕,同时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等。 X线检查常用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X线的主要征象: ①黏膜粗乱或颗粒样改变; ②多发性浅溃疡见小龛影,亦可有炎症性息肉而表现为多个小的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可呈铅管状。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