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9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博傲教育网老师整理了《传染病学》的考情分析。 传染病学考面广、考点细,不容易抓住,但是网课都有讲到,内容简单、基础,主要出题点有治疗(药物的使用和治疗原则)、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部位)等。根据《传染病学》的考情分析,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传染病学》的考试重点,虽然题目简单,但是希望考生不要轻视,考场上是一分都不能放弃的。 前情提要:中医医师10分钟拿下《传染病学》(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感染乙脑病毒。人不是本病的传染源,猪本病主要的传染源。蝙蝠可作为本病的长期储存宿主。 (二)传播途径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其次是东方伊蚊和中华按蚊。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后,可通过叮咬将病毒传给人或其他动物,再由动物感染更多蚊虫,形成蚊-动物(猪)-蚊循环。蚊虫亦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可带病毒越冬,并通过蚊卵传代。被感染的候鸟、蝙蝠等也可作为乙脑病毒的越冬宿主。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主要是采取积极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护理。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候,降低病死率和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对于重症患者,可早期、短程应用。 2.止痉 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同时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呋噻米、50%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等。 镇静剂 首选地西泮,巴比妥钠可用于预防抽搐。 3.防治呼吸衰竭 ①氧疗。 ②由脑水肿所致者应用脱水剂。 ③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首选山梗菜碱,亦可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二甲弗林等交替使用。 ④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者,吸痰和加强翻身引流。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5mg,伴支气管痉挛可用0.25%——0.5%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 ⑤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可用血管扩张剂,如东莨菪碱,此外,尚可用酚妥拉明、山莨菪碱等。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为病禽、健康带毒的禽,特别是感染H5N1亚型病毒的鸡、鸭。其他禽类和野禽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污染的水及直接接触病毒株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的确切证据。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固,通常在7日以内。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日,一般为3——4日,可伴有眼结膜炎、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体征可见跟结膜轻度充血,咽部充血,肺部有干醪音等,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饮食易消化。 (二)抗流感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氮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WHO认为,对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患者给予奥司他韦治疗,具有较高的预防疾病恶化的价值。扎那米韦,现已批准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年龄满7岁的急性流感患者。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痫病史者忌用。 艾滋病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 2.血源传播 通过输血、器官移植、药瘾者共用针具等方式传播。 3.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 临床表现 (一)急性HIV感染期 少数急性感染(感染后平均2——4周)者有临床症状,通常持续数日到数周后自然消失,平均为1——2周,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只有在对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或同性恋者的随访中才能发现,随后进入长期无症状感染期。 (二)无症状感染期 无症状感染,可由原发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短可数月,长可达15年。 (三)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 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l0%以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二)药物治疗 1.抗HIV药物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去羟肌苷、司他夫定、阿巴卡韦等。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常用的有: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avirenz,EFV)等。 蛋白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有: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奈非那韦、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扎那韦等。 2.免疫治疗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与抗病毒药物同时应用。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