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中医综合 >

中医考研复试关于中内的提问(肺系病证)

2024-03-29 来源:博傲教育 浏览次数:22 发布者:王老师

        关于中医考研复试关于中内的提问(肺系病证)的相关内容,博傲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最近有同学提到了2025护理考研需要如何准备,今天有时间整理了下大概的时间节点和注意事项,具体细节流程和规划如下:

        1.虚体感冒的治疗方法?治疗应当注意什么?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邪犯肺卫,使卫表不和的外感疾病。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咽痒痛、咳嗽喷嚏为主要表现。

        (2)虚体感冒因原有宿疾,伤及正气,或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外邪而致疾病发作。治疗不可单纯祛邪,过于辛散则伤及正气,当扶正与祛邪并举,疏散药中加适量扶正之品。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不能见咳止咳

        《黄帝内经》: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1)咳嗽虽为肺系症状,但却与五脏六腑都有关,所以《内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

        (2)在《内经》当中,原文指出:五脏在各自相应的季节感受时令邪气,如“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致使相应的脏器受损,波及于肺,使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咳。如肝气郁滞,郁而化火,肝火犯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又如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共同主司气血运行,若心血瘀滞,肺气不得宣降,使肺气上逆而咳;再如脾失运化,水湿内生,湿聚成痰,进而影响于肺,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最后,肾主纳气,肺主气,肺肾共同主司呼吸运动,若肾失去纳气,则见咳喘。

        (3)《内经》论述从整体观念的角度指出,虽然咳嗽是肺脏的病理反映,但五脏六腑的病变皆可影响肺之宣降而致咳,这也体现了《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的发病观。

        3.哮病缓解期如何治疗?为什么?

        哮病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胸闷,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1)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哮病属邪实正虚之证,缓解期常以正虚为主,但其痰饮留伏的病理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对于哮病的治疗:发时当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

        (2)平时当重视治本,要区别肺、脾、肾的主次。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兼顾。

        补肺可加强卫外功能,防止外邪入侵;补脾可以增强运化功能,杜绝生痰之源。其中尤以补肾为要,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肾精充足则根本得固。

        (3)在扶正的同时,要加入一些降气化痰之品,以祛除内伏之顽痰,方能减少复发。

        4.何为喘证之上实下虚证?代表方药?

        喘证是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1)上实,是指痰涎壅盛在上而肺失宣降;见咳喘满闷

        (2)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而失于纳气;见腰痛脚软、呼多吸少、肢体浮肿等症状。

        (3)方用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苏子降气汤,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5.如何理解肺痈之“有脓必排”?

        (1)肺痈是指肺叶生疮,发生痈瘍,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对于肺痈,脓未成当清肺消痈,脓已成当排脓解毒。在溃脓期,脓液是否能畅利排出,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当选桔梗为排脓的主药,且用量宜大。必要时配合体位引流。

        6.肺痨的基本病机和治疗原则?

        (1)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2)其基本病机:痨虫蚀肺,肺体受损,肺阴耗伤

        (3)其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7.肺胀的病理因素?

        (1)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病证,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为主要表现。

        (2)病理因素为:痰浊、水饮、血瘀。

        痰饮的产生,病初由于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布,聚而成痰饮;病久则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饮久留所致。而瘀血则因痰饮内阻,气滞血瘀;或久病心阳虚衰,血失温运而成。而且痰浊、水饮、血瘀三者错杂为患,相互影响。

        8.“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治本”理解?

        (1)《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原文含义:饮食入胃后,经脾的吸收,将水液中的精气首先向上输送于肺。在肺气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清”的部分布散于全身以濡养脏腑组织器官;其中“浊”的部分,一部分经肺的宣发作用输布于皮毛而为汗,另一部分经肺的肃降作用下达于肾和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这一代谢流程,使体内各个组织器官,既得到津液的充分濡养,又不致水湿停留,从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2)如果津液的代谢受阻,则成痰饮。

        脾主运化,可运化水液,布散津液。若脾失健运,则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脾气失于布散津液,痰饮上干于肺,使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痰饮停聚于肺,故肺为贮痰之器。而肾主水,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全身津液的代谢都依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故肾为治痰之本。

        9.实喘VS虚喘

        (1)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实喘病位在肺,乃外邪、痰浊、肝郁,邪壅肺气而致宣降不利,可见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升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

        (3)虚喘病位在肺肾,为肺肾气虚,失于纳气而致,可见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喘,脉象微弱,病势徐缓

        10.痰在哮病中的作用:

        一、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二、痰的产生是因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三、宿痰伏肺,复感外邪则引发痰鸣气喘之哮病。

        以上分享的内容,由博傲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报名审核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博傲教育。

22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