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越来越难,为了帮助考生复习,抓准重要知识点,博傲网校今天为大家整理了“《药学专业知识一》30个高频考点”。 1.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的两个主要途径是:水解和氧化 2. 水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 3. 酯类药物的水解:如盐酸普鲁卡因可水解,水解产物还可以被氧化使盐酸普鲁卡因注射也变黄。 4. 内酯都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如毛果芸香碱、华法林等。 5. 酰胺药物的水解:青霉素类。头孢类、氯霉素、巴比妥类、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等。 6. 易氧化的的化学结构:酚类、烯醇类(如维生素 C)、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等。 7. 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 8. 处方因素包括: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 9. 外界因素包括: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10. 药物稳定性实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强光)、加速试验、长期试验。 11. 药品的半衰期:药物降解 10%所需的时间,t0.9=0.1054/k. 12. 药物物理学的变化:溶解度的变化(如氯霉素加入葡萄糖糖溶液中析出沉淀),吸潮、潮解、液化与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13. 药物化学的配伍的变化:浑浊或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产生有毒物质、分解破坏、疗效降低。 14. 化学配伍变化之沉淀:pH 改变产生沉淀(盐酸氯丙嗪和异戊巴比妥混合,产生沉淀、磺胺嘧啶钠与葡萄糖析出结晶) 15. 化学配伍变化之变色:如维生素 C 与烟酰胺、多巴胺与碳酸氢铵注射液、氨茶碱或异烟肼与乳糖混合变色。 16. 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 17. 临床药理学研究:分为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18. Ⅰ期临床试验: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试验数 20~30 例。 19. Ⅱ期临床试验:对受试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初步评价,试验数大于 100 例。 20. Ⅲ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受试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益与风险,试验数大于 300 例。 21. Ⅳ期临床试验:上市后的监测。 22. 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胃排空率,如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卓。 23. 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如双氯芬酸钠, 卡马西平、匹罗昔康。 24. 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受渗透效率的影响,如奎尼丁、阿替洛尔、纳多洛尔。 25.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比较困难,如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米。 26. 通常药物以非解离的形式被吸收,以解离形式发挥作用。 27. 通常酸性药物在胃中,碱性药物在小肠中的非解离型药物量增加,吸收也增加。 28. 药物的解离常数 pKa 等于人体 pH 时,非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各占一半。 29. 药物分子中引入羟基,增加位阻,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30. 卤素是吸电子基,可影响药物分子间的电荷分布和脂溶性。 我们能押中考题,当然知道考什么!课程咨询热线:400-6286615 我们连续三年押中30道以上的原题,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可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说不定有考试原题哦: QQ群:291876905、272563230、375711639 扫一扫二维码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下方金题APP二维码,注册登录即可免费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