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西医综合 >

【院校介绍】首都医科大学

2019-07-17 来源:博傲教育 浏览次数:782 发布者:李老师

  然距离报考还有数月,但有计划的考生都会早早选好自己心仪的目标,博傲教育为各位考生收集首都医科大学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参考。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离不开国家和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初步确立了研究生教育制度。“文革”期间研究生教育被迫停滞。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统一招生,研究生教育同时得到恢复。1981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的正式确立。首都医科大学伴随着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共和国改革开放走过不平凡的40年。回首留下的足迹,我们看到首都医科大学可谓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缩影,始终作为先锋部队为祖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努力探索和耕耘。

  1956年,经中央卫生部同意,经北京市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以当时的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派出教师为教师和教职员工队伍主体,成立了“北京第二医学院”,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1985年北京第二医学院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文革”前首都医科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高考制度恢复后,197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当时名为北京第二医学院)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生,共50人,标志着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始。1985年招收了第一届博士生。至今,这一坐落在首都北京的唯一市属重点医科大学已授予硕士学位人数14659人,授予博士学位人数4040人。

  纵观首都医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一、起步阶段——百废待兴,励精图治

  从首届研究生招收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生教育处于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硕士生每年招生人数在50人以内,博士生每年招生人数在10人以内,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导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在建立与探索之中。

  1977年,首都医科大学(当时为北京第二医学院)恢复高等医学教育当年即着手启动研究生教育。经教育部批准,首都医科大学于1978年招收了第一届共50名硕士研究生。1980年,在新中国学位制度颁布后,北京第二医学院成为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热带病)、外科学(神外)和眼科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钟惠兰教授、王忠诚教授、张晓楼教授、李荣德教授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一批基础和临床学科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2年成立的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包括陈应谦、张金哲、孙衍庆、钟惠兰、翁心植、胡亚美、王忠诚、王宝恩等老一辈医学大家,高水准引领学校开启了规范的学位教育的新篇章。1985学校招收了首名博士研究生,此名博士生毕业后因其突出成绩收到国务院教育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的表彰。此后,学校陆续培养了大批博士毕业生,许多成长为国内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呼吸内科王辰院士,神经外科专家吴中学、于春江、栾国明和石祥恩等。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推动着学校的学科建设不断进步。

  二、稳步建设阶段——规范建设,完善布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至2000年已达到招收硕士生180人,博士生59人。同时,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平台逐步拓展,内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生物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麻醉学、口腔临床医学成为博士学位点,口腔基础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急诊医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老年医学成为硕士学位点,基本覆盖了医学及医学相关的主要学科领域,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培养模式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成为学校建设的重点。1997年在国务院学位办对前四批获批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评估中,已经获批的19个学科全部评估为合格,标志着学校把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建设卓有成效。与此同时,学校在全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江载芳教授、刘铤教授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发挥着学科专家的引领作用。1999在教育部开展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表彰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部被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三、快速发展阶段——巩固平台,提升质量

  从21世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研究生大幅度扩招的形势下,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大,至2015年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已超过4000人,通过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建立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学相关的主要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所有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数在全国医科院校处于前列,建立了大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在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医学教育改革当中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具备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基础与基本实力。

  在这一时期,通过推行一系列的研究生学位政策、导师遴选政策和强化培养过程的管理,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80%以上的博士研究生能够在毕业当年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论文,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在社会评估排名中一直处于医学院校前十名水平,被列为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共建医科大学。

  为适应医改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学校率先实施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改革,成功探索出一条学位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涵和政策体系合理衔接的成功道路,在全国起到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成为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启动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教育改革等重大 医学教育改革的前奏。在此过程中首都医科大学充分发挥了自建校之初即具有突出的临床资源优势,整合21所附属医院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临床应用人才,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内涵提升阶段——强化学术,争创一流

  进入“十三五”以来,学校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北京为己任,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战略目标,将学校的建设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学校的学科水平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行列, 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前千分之一水平。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实施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进入 A类学科行列。

  在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努力倡导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激励全校师生增强自信、超越自我、追求一流。学校通过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具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和学术业绩的年轻教师,其中包括“杰青”、“优青”、“千人计划”等接触人才,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同时,学校强化导师遴选和滚动管理等激励政策,推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通过强化学术氛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水平;通过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强化临床培训和出口把控,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水平,学科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被列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以市教委专项学科建设经费作为支撑,各学科着力强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交流合作,进一步夯实平台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努力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最新公布的ESI排名显示,首都医科大学在全球的总体排名为628位,较上一期前进6名,在中国大陆入围的320个机构中排名第32位,在中国大陆独立设置医科院所入围榜单的51个机构中排在第2位。同时各学科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临床医学保持前千分之一行列,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药理学与病理学进入前5%行列。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鼓舞之下,学校本着“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这一理念,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中国医学学科建设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医考热线电话:400-6286615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练习][历年经典]等你练!  

782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