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考频指数】★★★ 【细菌性痢疾考点精讲】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 病原学: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及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将痢疾杆菌分为四群:A群(志贺菌群)、B群(福氏菌群)、C群(鲍氏菌群)和D群(宋内菌群)目前发达国家以D群为主,我国以B群为主。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其中轻型患者、慢性患者及带菌者不易被发现,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苍蝇、蟑螂)污染食物、水源、手及生活用品,经口感染。 急性菌痢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7日,一般1——2日。可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型临床上以普通型急性菌痢最常见,表现为急性起病,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全身肌肉酸痛,食欲缺乏等,继而腹痛、腹泻,可伴呕吐。腹痛位于脐周或左下腹,多呈阵发性,便前加重,便后缓解,腹泻初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可有压痛,肠鸣音亢进。重症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每日腹泻次数更多,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病程1周左右,多数患者自然缓解或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粪便检查:镜检有大量白(脓)细胞(≥15个/高倍视野)、少量红细胞可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粪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慢性患者可作乙状结肠镜检以助诊断。 预防措施:应尽早发现并治疗患者,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粪便培养两次阴性。 【细菌性痢疾进阶攻略】重点掌握急性菌痢的病原学和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易错易混辨析】 知识点随手练 一、A1型选择题 1.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志贺菌群 B.福氏菌群 C.鲍氏菌群 D.宋内菌群 E.舒氏菌群 2.对细菌性痢疾来说哪项是对的 A.潜伏期1——2天 B.近年来在临床上很少见 C.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 D.通常结肠与小肠均有炎症 E.治疗菌痢,首选氯霉素 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B。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及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将痢疾杆菌分为四群:A群(志贺菌群)、B群(福氏菌群)、C群(鲍氏菌群)和D群(宋内菌群)目前发达国家以D群为主,我国以B群为主。 2.【答案及解析】A。近年来在临床上很多见。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首选喹诺酮类。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