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口腔执业医师 >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诊断、治疗及预防

2019-12-18 来源:博傲网校 浏览次数:886 发布者:刘老师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诊断、治疗及预防

关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诊断、治疗及预防”,为方便备战2020年口腔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复习,博傲教育网编辑整理口腔助理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大纲涉及考点如下:

诊断检查

主要根据有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和X线片,但应与癌肿复发相鉴别。

治疗方案

应以预防为主。放射治疗要掌握适证、剂量和防护。放疗前应适当治疗病灶牙,拔除残根、残冠,去除金属充填物,结牙,消除感染源;保持口腔卫生;放疗后3年内避免拔牙和其他损伤。当发生骨髓炎后,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口腔卫生,等待死骨分离后手术摘除。但等待时间太长,患者非常痛苦,因此也有人主张积极治疗,将坏死的软硬组织一并切除采用皮瓣或集皮瓣整复。但如果切除不彻底,反而因手术造成损伤,可能加重病情。目前主张配合高压氧治疗,可增加放射区内动、静脉氧分压,兼有杀菌、抑菌作用,并使血管增生,促进死骨分离,增强组织修复能力。采用高压氧配合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疾病预防

1、 为预防放射性颌骨坏死及骨髓炎的发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放疗前要消除口腔内外的一切感染灶。进行全口洁治;拔除无法治愈的病牙;治疗仍能保留的龋齿、牙周炎等病牙;拆除口腔内原有的金属假牙;活动假牙须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期再行配戴,以防造成粘膜损伤。

3、 放射治疗中,对非照射区应用屏障物予以隔离;口腔内发生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在放射治疗中应加强对非放射野组织的防护,减少放射性对组织尤其是牙、颔的损伤。

4、 放射治疗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手术前、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在放射治疗后,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充填龋齿,尽量避免在放射治疗后3年内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颔骨骨髓炎。如必须拔除患牙的,则应尽力减少手术损伤,使用适量的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医学考试在线       

886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