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口腔执业医师 >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资料——牙周病促进因素

2019-09-02 来源:博傲网校 浏览次数:681 发布者:刘老师

博傲教育网编辑整理了“口腔执业医师考点资料——牙周病促进因素”,希望对学习本部分内容的考生有帮助,详情如下:

  一、A1型选择题

  1.用钝头牙周探针探测牙周炎患牙的炎症牙龈时,探针终止于

  A.龈沟底

  B.进入结合上皮1/2——1/3处

  C.穿透结合上皮,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的冠方

  D.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纤维内

  E.终止于结合上皮的冠方

  2.牙石致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A.压迫牙龈

  B.妨碍口腔卫生的保持

  C.吸附细菌毒素

  D.粗糙表面的机械刺激

  E.牙石表面未钙化的菌斑

  3.牙齿的Ⅱ度松动,是指

  A.颊(唇)舌向松动

  B.近远中向松动

  C.颊(唇)舌向+近远中向松动

  D.垂直向松动

  E.颊(唇)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松动

  4.牙周组织上皮屏障,最重要的是

  A.口腔龈上皮

  B.沟内上皮

  C.结合上皮

  D.缩余釉上皮

  E.牙龈上皮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C。探诊深度(PD):指龈缘至袋底或龈沟底的距离。以mm为单位记录。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在健康状态下探针可进入结合上皮;有炎症时探针会超过结合上皮。进入炎症区达健康结缔组织冠方。经治疗后,结缔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消失,胶原纤维新生,使结缔组织对探诊的抵抗力增强,探针不再穿透进入结缔组织中,而是中止在结合上皮内。

  2.【答案及解析】E。牙石本身对牙龈可能具有一定机械刺激,但研究结果排除了牙石本身作为牙周病原始病因的可能性,牙石的致病作用是继发的,为菌斑的进一步积聚和矿化提供理想的表面。牙石对牙周组织的主要危害来自其表面堆积的菌斑,由于牙石的存在使得菌斑与组织表面紧密接触,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此外,牙石的多孔结构也容易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牙石也妨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

  3.【答案及解析】C。常根据牙松动方向确定松动度:仅有颊舌向动度为Ⅰ度;颊(唇)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动度为Ⅱ度;颊(唇)舌、近中远中和垂直均松动者为Ⅲ度。

  4.【答案及解析】C。龈牙结合部的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牙齿表面连接,称为上皮附着,封闭软硬组织的交界处。结合上皮的更新约为5天,比牙龈表面上皮的更新约快1倍。表层的衰老细胞以较快的速率脱落到龈沟内,同时使附着于结合上皮的细菌也随之脱落,这是龈牙结合部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结合上皮在抗菌防御中不仅具有上皮屏障的作用,而且结合上皮细胞本身能产生有效的抗菌物质,包括防御素和溶酶体酶。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医学考试在线       

 

681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