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需要掌握很多知识点,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博傲网校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口腔黏膜疾病》临床特点与病理特点,详述如下。 口腔黏膜疾病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白斑 黏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擦掉,在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上皮增生 红斑 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 恶性者比例高。 扁平苔藓 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舌黏膜为浅白色斑块。 棘层增生者较多,上皮钉突延长, 盘状红斑狼疮 皮肤红斑上覆盖鳞屑,鳞屑内有角质栓 过度角化,有角质栓,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结缔组织内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荧光显微观察基底膜区域绿色荧光带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癌前状态 结缔组织纤维变性 天疱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寻常性天疱疮 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见天疱疮细胞(又称Tzanck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棘细胞膜周围亦可见翠绿色的荧光环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瘢痕性类天疱疮。 基底层下疱,上皮内无棘层松解。 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感染 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上皮棘层增生 口腔毛状白斑 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白色毛绒状病变 上皮呈皱褶或绒毛状,棘层明显增生, 上述表格将“《口腔黏膜疾病》临床特点与病理特点”清楚的呈现,希望对考生进行知识点记忆有所帮助。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单纯增生:上皮过度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疣状增生:上皮表面高低不平。
异常增生:白斑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重度异常增生即原位癌。原位癌是指上皮层内细胞恶变,而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均质型红斑有的为上皮萎缩,有的为上皮异常增生或原位癌。
颗粒型红斑大多为原位癌或突破基底膜的早期浸润癌。
(皮肤黏膜病)
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浸润带,
见胶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
病因不明
翠绿色的荧光带沿基底膜区伸展,为本病的特异性诊断标志。
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
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白色假膜在镜下为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
好发舌的外侧缘,多为双侧
不易被擦掉
棘细胞层常可见肿大的气球样细胞
见大量病毒颗粒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