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义齿修复前口腔软组织的处理措施中,不应包括 A.黏膜病的治疗 B.黏膜瘢痕组织的修整 C.松软牙槽嵴的修整 D.咀嚼肌功能训练 E.唇、舌系带的修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义齿修复前口腔软组织处理:①治疗口腔黏膜疾患:如口腔黏膜有溃疡、白色损害等黏膜病,必须先做治疗,以免造成对黏膜的刺激,致使疾患加剧。②舌系带的修整:如唇舌系带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系带过短,影响义齿的固位和功能,则应进行外科修整。③瘢痕组织的修整:口腔内如有瘢痕组织,当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有影响时,可考虑予以修整。④对松动软组织的修整:有时由于戴用不良修复体过久,以致骨质大量吸收,牙槽嵴表面被一种松软可移动的软组织所覆盖。对于对支持义齿没有帮助的松软组织,可以在修复前给予切除。 2.骨隆突常发生的位置不包括 A.腭隆突 B.下颌隆突 C.上颌结节 D.腭中缝处 E.腭小凹处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骨隆突常发生在:①下颌前磨牙舌侧,一般双侧对称,也可为单侧,其大小不一,也称为下颌隆突;②腭中缝处,呈嵴状隆起,也称为腭隆突;③上颌结节,结节过度增生形成较大的骨性倒凹。对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上颌结节,解决妨碍义齿就位的问题即可。 3.在金属嵌体修复的牙体预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预备的洞形应有倒凹 B.预备的洞形的所有轴壁应内聚2°~5° C.洞缘应有斜面 D.洞缘应无斜面 E.不可作预防性扩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洞缘有斜面:一般在洞缘牙釉质内预备出45°斜面,斜面宽度约0.5~1.0mm,并可根据情况对斜面深度和角度作适当调整。斜面预备的目的是: ②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 ②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防止粘固剂被唾液溶解,减少微漏的发生。但洞缘斜面不能过大,否则会降低轴壁深度,影响固位力。斜面一般起于釉质层的1/2处。 4.下列不属于修复体松动、脱落原因的是 A.桩过长 B.修复体不密合 C.轴壁聚合度过大 D.(牙合)龈距太短 E.修复体粘固面未清洗干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修复体松动、脱落原因 ①修复体固位不足,如轴壁聚合度过大,(牙合)龈距太短,修复体不密合,桩过短,固位型不良。 ②咬合创伤、(牙合)力过大,(牙合)力集中,侧向力过大。 ③粘固失败。如粘固时材料选用不当,粘固剂失效,牙面及修复体粘固面未清洗干净,干燥不彻底,油剂、唾液污染,粘固剂尚未完全结固时,患者咀嚼破坏了结固等。 5.当固定桥两端固位力不相等时会引起 A.一端基牙的骨吸收 B.一端基牙的松动 C.一端固位体的磨耗 D.一端固位体的松动 E.整个固定桥的弯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基牙两端的固位体固位力应基本相等,若两端固位体的固位力相差悬殊时,固位力较弱的一端固位体与基牙之间易松动。 6.在相同条件下,如果固定桥桥体的厚度减半,则其挠曲变形量变为 A.增加至原来的2倍 B.增加至原来的4倍 C.增加至原来的6倍 D.增加至原来的8倍 E.增加至原来的27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相同条件下,桥体挠曲形变量与桥体的厚度的立方呈反比,与桥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 7.固定义齿基牙为以下情况时,应当考虑增加基牙数目的是 A.单根牙 B.轻度倾斜 C.临床牙冠较短 D.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2 E.无对(牙合)功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基牙牙根应该粗壮并有足够的长度。牙槽骨吸收最多不超过根长的1/3,个别特殊病例条件放宽吸收不可超过根长的1/2,如选用其作为基牙,必须增加基牙数量。 8.固定桥粘固后短时间内出现咬合时疼痛,首先要检查的是 A.根尖状况 B.咬合状况 C.牙龈状况 D.牙槽骨状况 E.缺牙区牙槽嵴黏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固定桥粘固后短期内出现咬合疼痛,多为早接触点引起的创伤性牙周膜炎,经过调(牙合)处理后,疼痛会很快消失。若未及时调(牙合),有时会因创伤而引起急性牙周膜炎,疼痛加剧,必要时需在局麻下拆除固定桥,待痊愈后重做。所以固定桥粘固后短期疼痛应首先检查的是咬合情况。 9.义齿初戴时要检查以下内容,除了 A.基牙有无松动、龋坏 B.卡环与(牙合)支托就位、密合 C.基托与黏膜密合,边缘伸展适度,无翘动、压痛 D.连接杆与黏膜接触的紧密程度是否恰当 E.咬合接触是否均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义齿初戴的检查及处理:①卡环和(牙合)支托应做到(牙合)支托与(牙合)支托凹密合,卡环与牙面密合,卡环臂尖在倒凹区,卡环体在非倒凹区,(牙合)支托、卡环体不影响咬合。若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不合适,可用技工钳加以调整;(牙合)支托如有移位,可从塑料内取出加以调整,用自凝塑料固定,(牙合)支托略高时,可磨改早接触点,但不能磨改过多,以免造成折断,必要时可磨改对颌牙。②基托与黏膜组织密贴,边缘伸展适度,平稳无翘动、无压痛。如基托与黏膜组织不密贴,要寻找是否有影响基托就位的障碍点。边缘过长、组织面于下颌隆突区缓冲不够,咬合有早接触点使力集中在某一点,均可导致咬合时疼痛,都应分别找出原因,并做适当修改。③连接杆与黏膜接触的紧密程度如两者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可能造成食物嵌塞,唾液滞留引起不适;如接触过紧,则压迫黏膜产生压痛。④咬合关系先检查正中(牙合)后检查非正中(牙合),如有早接触点,应调磨到人工牙和天然牙都有均匀接触;如个别牙无(牙合)接触或咬合低,可用自凝。基牙有无松动、龋坏是在初诊是应该检查的。 10.下列有关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健康牙作基牙 B.切牙一般可以选作基牙 C.牙槽突吸收到根长的1/2不宜单独作基牙 D.越近缺隙的牙作基牙,固位、支持效果越好 E.牙周治疗后可用联冠、连续卡环等方式加强后作基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择基牙的原则: ①选择健康牙作基牙。牙周健康,牙周膜面积大的牙齿为首选的基牙。切牙牙周膜面积小,又与美观有关,故一般不选作基牙。 ②虽有牙体疾病但已经治疗或修复者。 ③虽有牙周疾病但已经治疗并得到控制者。如牙槽突吸收到根长的1/2或松动达二度的牙齿不宜单独作基牙;经牙周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可用联冠、连续卡环等方式加强后作基牙或作覆盖基牙。 ④越近缺隙的牙作基牙,固位、支持效果越好。 ⑤选用多个基牙时,彼此愈分散愈好。这可使每个基牙和就位道所成的交角较大,有利于增强固位。 11.下列有关Kennedy第二类的设计中游离端侧缺牙两个以上者,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类为单侧游离缺失 B.在游离端基牙上放置卡环 C.用大连接体连到牙弓的对侧 D.用小连接体连到牙弓的对侧 E.在对侧牙弓上选两个基牙放置卡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Kennedy第二类的设计要点:第二类缺失义齿的特点及设计要点均与第一类基本相同。不同点是第二类为单侧游离缺失,义齿不易平衡、稳定,必须双侧设计,在对侧设计间接固位体,用大连接体或鞍基连接,以分散(牙合)力,获得义齿的平衡、稳定和固位。游离端侧缺牙两个以上者,在游离端基牙上放置卡环,用大连接体连到牙弓的对侧,在对侧牙弓上选两个基牙放置卡环。 12.当患者口腔前庭的深度不足时或基牙下存在软组织倒凹时应选用 A.间隙卡 B.尖牙卡环 C.RPI卡环 D.RPA卡环 E.三臂卡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RPA卡环组:RPA卡环组与RPI卡环组不同点是以圆环形卡环的固位臂代替I杆,目的是为克服RPI卡环组的某些不足之处。例如:当患者口腔前庭的深度不足时或基牙下存在软组织倒凹时不宜使用RPI卡环组,可应用RPA卡环组。 13.前伸(牙合)时上后牙尖的工作斜面是 A.上牙舌尖的远中斜面 B.上牙颊尖的舌斜面 C.上牙舌尖的颊斜面 D.上牙颊舌尖的颊斜面 E.上牙颊尖的近中斜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前伸(牙合)时上颌后牙的工作斜面为上颌后牙舌尖的远中斜面与下颌后牙颊尖的近中斜面。 14.戴全口义齿静止时固位好,吃饭时脱位,怎样处理 A.加强基托后缘封闭 B.重新制作 C.调(牙合)选磨 D.基托衬垫 E.加高垂直距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固位尚好,但在咀嚼食物时,义齿容易脱位,是由于(牙合)不平衡,牙尖有干扰,使义齿翘动,破坏边缘封闭造成的。在下颌磨牙后垫部位基托伸展过长,与上颌结节后缘基托相接触或接近,或上颌(牙合)平面较低,当下颌向前伸时,上下颌基托后缘相接触,使下颌义齿前部翘起,也可影响义齿固位,修改时应进行选磨调(牙合),消除牙齿过早接触和牙尖的干扰,或将基托边缘磨短或磨薄。 15.后堤区的作用 A.基托后缘定位 B.边缘封闭作用 C.支持作用 D.排牙标志 E.缓冲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边缘封闭区: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包括上下颌口腔前庭沟底、唇颊舌系带附着部、下颌舌侧口底黏膜反折处、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此区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软组织活动度大,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但是这些组织可以与义齿边缘紧密贴合,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组织之间,产生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从而形成负压和两者之间的吸附力,保证义齿固位。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