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口腔助理医师 >

恒牙龋、失、补指数和乳牙龋失、补指数(口腔助理医师辅导)

2020-09-18 来源:博傲网校 浏览次数:2118 发布者:刘老师

  【考频指数】★★★

  龋病常用指数:

  恒牙龋、失、补指数是检查龋病时最常用的指数,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按照WHO的记录方法,检查30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其失牙数按口腔内实际失牙数计。

  乳牙龋、失、补指数指乳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与恒牙龋相同,WHO计算失牙的标准是:9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而龋均和龋面均不如DMFS较为敏感。龋面充填构成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可用于反映地区口腔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反映充填这些龋齿所需要的工作量。

  患龋率主要用于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龋病发病率仅指在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无龋率主要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人群中某些年龄组的口腔健康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成果。

  龋病的流行特征包括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学龄前儿童易患龋,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病,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乳牙逐渐脱落,患龋率逐渐下降。但恒牙萌出至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因此,12——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患龋率又开始上升,25岁以后由于牙釉质的再矿化,增强了牙对龋的抵抗力,使患龋情况趋向稳定。进入中老年时期后,容易引起根面龋。所以50岁以后老年人的患龋情况比较严重,是继牙周病之后造成老年人失牙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医学考试在线       

2118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