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儿科学 >

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0-04-08 来源:博傲教育 浏览次数:650 发布者:薛老师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时间推迟,留给考生的复习时间则延长,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是关键。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博傲教育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一)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

  1.食管括约肌张力(LESP)低下食管括约肌是食管下段环形平滑肌形成的功能高压区,是最主要的抗反流屏障。吞咽时反射性松弛,静息状态保持一定张力使食管下端关闭。当腹腔压增髙时,LESP相应增高以抗反流。研究发现,GER患儿食管括约肌长度缩短、压力减低;早产儿LESP低于足月儿,更易发生GER。其他降低的因素有巧克力、酒类、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茶碱和组胺拮抗药。

  2.频发的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LESR),TLESR非吞咽引起,发生时食管括约肌完全松弛,LESP降低,能持续5~35秒。正常TLESR有利于食管残留物清除。而频发TLESR则促成以GERD.近年研究显示,GERD儿童中LESP降低仅占14%,而频发TLESR占34%.

  3.食管与胃夹角(His角)由胃肌层悬带形成,正常是锐角。胃底扩张时悬带紧张使角度变锐起瓣膜作用,可防止反流。新生儿His角较钝,易反流[医学|教|育网]。

  4.腹部食管段和膈肌右脚膈肌右脚的束肌纤维似套索样包绕食管下端,起到“弹簧夹样”的箝闭作用。腹腔内食管段可传导腹内高压使食管括约肌收缩。但食管裂孔疝患儿此作用消失。

  5.食管下端黏膜的玫瑰花瓣状折叠,增强括约肌收缩,加强抗反流能力。

  (二)食管廓清能力降低正常情况下能引起食管继发性蠕动,通过食团重力、食管推进性蠕动、唾液中和及黏膜黏液屏障发挥廓清作用。病理性患儿食管蠕动及唾液分泌异常,使反流物停滞损伤黏膜。

  (三)反流物的攻击作用在上述防御机制下降基础上,反流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及十二指肠胃反流物(胆液和胰酶)损害由食管黏液层、多层鳞状上皮细胞、细胞内缓冲离子、细胞代谢和血液供应组成的黏膜屏障形成食管炎。

  (四)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胃排空减缓和十二指肠病变时,幽门关闭不全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证。

  关于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上述内容作了整理归纳。已经报名参加考试的伙伴,一定要多学多做,掌握知识点是关键。

  20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所以我们做到了医考培训合格率最高的神话!医学考试合格率低,怎么才能一考呢?技巧热线:400-6286615

  你想知道一考的秘籍吗?加QQ群号,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说不定有考试原题哦!

  护士资格考试指导群:457734051

  护师考试学习交流群:471131230

  卫生资格考试QQ交流群:535258470

  扫描下方二维码,海量免费试题等你来做!  

 

650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