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备考2020年护师考试的考生们,博傲教育小编从今天开始给大家整理有关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希望大家能跟着小编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备考,只有基础学好了才能在以后的做题当中游刃有余哦! 第六章 沟 通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 一、性质 (一)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也称治疗性人际关系) (二)护患关系是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主动-被动型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护患关系模式。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处于主动、主导的地位,而病人则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的从属地位。即所有的护理活动,只要护士认为有必要,不需经患者同意就可实施。这一模式主要存在于患者难以表达自己意见的情况下,如昏迷状态、全麻手术过程中或婴幼儿等。这需要护理人员发挥积极能动的作用。 (二)指导-合作型模式 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患双方都具有主动性,由护理人员决定护理方案、护理措施,而病人则尊重护理人员的决定,并主动配合,提供自己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对方案提出意见与建议。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病人病情较重,但神智清醒的情况下。此情况下,病人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指导,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共同参与型模式 这一模式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患双方具有大致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利,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决策和实施。病人不是被动接受护理,而是积极主动配合,参与护理;护士尊重病人权利,与病人协商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患慢性病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病人。 三、护患关系的分期 护患关系的建立、维持和结束可分为3期。 (一)初始期 从病人与护士开始接触时就开始了。此期的主要任务是护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并确定病人的需要。信任关系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护士通过观察、询问、评估病人,收集资料,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病人根据护士的言行逐渐建立对护士的信任。 (二)工作期 此期护患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开始合作,主要任务是护理人员通过实施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满足病人需要,达到护理目标。在护理过程中,应鼓励病人参与,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其对护理的依赖。 (三)结束期 在达到护理目标后,护患关系就进入结束阶段,此期的主要任务是圆满地结束护患关系。护士应了解病人对目前健康状况的接受程度,制定病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计划,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关系的评价,并征求病人意见,以便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我们能提前预知分数线,当然知道考什么!课程咨询热线:400-6286615 我们连续六年精准预测了护士考试分数线和考试大纲,扫描下面的“ChinaNERC”微信二维码或加QQ群号:656216869、780460254。即可提前获取各种最近护考信息: 扫一扫关注护理研究中心二维码 扫描下方金题二维码即可免费注册APP,海量模拟真题等你来!